十堰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来源: 十堰市残联
发布时间: 2024-05-28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奋力推进新时期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十堰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36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市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并提出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即市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残联的关心指导下,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残联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五年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体、无障碍参与等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全市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和发展。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一是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坚持党对残疾人事业的全面领导,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重点残疾人工作列为民生实事,形成了市直部门和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高效运行的工作格局。二是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各地抢抓社会服务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增长契机,加快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集残疾人康复、就业、创业、托养、文化交流、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健康运行,真正成为残疾人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的“残疾人之家”;竹山、竹溪、郧西、郧阳等地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陆续建成,丹江口、房县等地争取新一轮项目投资落地。三是信息化建设高效推进。市残疾人信息中心初步建成,基础数据库与省残联实现共享。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为开展残联业务、制定惠残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撑。残疾人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辅具适配等公共服务,纳入全市“一网通办”;残疾人证、两项补贴、按比例就业等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联网认证”,“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成为常态,为残疾人服务提质提速。四是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深化残联组织改革,出台并实施改革方案,全市残疾人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残联和村(社区)残协如期完成换届,市县两级专门协会建设持续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丹江口市、竹山县等地残联改革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二)残疾人康复服务提质增效一是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更加完善。出台《十堰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十堰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家庭生活补助实施办法》,将残疾儿童救助年龄由0-6岁拓展至14岁,救助内容由单一机构康复训练类扩展到手术和辅助器具等类,并放宽家庭贫困条件限制,实现了项目式运作到制度化保障的转变。五年来,全市有1794名听力、言语、脑瘫、孤独症、智障残疾儿童享受康复救助,1164户残疾儿童家庭享受生活补贴,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做到了“应救尽救”。竹溪、张湾两地分别将残疾儿童筛查工作纳入0~3岁儿童健康管理和0~6岁儿童健康体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项,建立全周期康复机制,被确定为全省儿童残疾预防试点。二是重点康复项目富有特色成亮点。支持市、县“希望之家”规范化建设,培优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康复项目品牌,有效解决重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累计救助258名困难重度压疮脊髓损伤者,挽救了他们的生命和濒临破碎的家庭;举办生活重建项目培训班20期,培训骨干学员280名,带动650余名重度伤友重获新生、回归社会。市“希望之家”被确定为“全国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项目示范基地”和“湖北省残疾人之家”,多次在中国残联、中国肢协和省残联举办的相关会议上交流经验。市“希望之家”生活重建康复服务项目,在十堰市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银奖。国药东风花果医院与市特校联合开设脑瘫儿童医教结合实验班,开创了全省残疾儿童康复“医教结合”的先河。十堰康宁康复托养中心重点开展重度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医养结合”康复托养,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三是传统康复项目运行有效。通过明确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累计为61845名持证残疾人提供持续性康复服务,服务率84.26%。其中:4757名白内障患者享受复明手术治疗补贴,7443名精神残疾人得到医疗救助,免费适配康复辅具31612件,均超额完成既定计划指标。此外,83509名持证残疾人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市残联获评“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

(三)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加强。一是多措并举稳就业。依法推进用人单位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全市690家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3004人;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政策,全市61家企业享受安残减税优惠,安排残疾人就业1637人;创建省、市级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43家,落实扶持资金385.5万元,吸纳残疾人就业718人;支持全市80家盲人按摩机构规范化发展,有效解决了165名盲人的就业难题;404名残疾人“农家小店主”和“城镇小老板”得到创业扶持,辐射带动一大批残疾人生产增收;大力支持残疾人发展电商,创立了市级残疾人电商运营中心,拓宽了残疾人就业增收、创业致富的新渠道。二是加强政策保障和技能培训。印发《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 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工作方案》《十堰市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暂行办法》《十堰市城区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促进残疾人充分稳定就业、灵活自主创业。发挥房县好未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郧西县恒达专业合作社等职业培训基地示范引领作用,以就业转化率为导向,针对性组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就业创业机会。累计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0.6万人次,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培训范围拓展至困难残疾人家属。在第六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上,我市两名残疾人选手荣获第二名。三是实施九大扶贫助残行动。聚焦聚力残疾人脱贫攻坚,整合惠残资源要素,完善长效帮扶机制,推动实施康复、产业、就业、教育、文化、基层、能人、信息、项目等九大助残行动,助力全市61933名持证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郧西“公司+合作社+贫困残疾人家庭”扶贫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残联的充分肯定。市残联就业服务中心获评“十堰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嘉奖集体”。

(四)残疾人兜底保障持续加强。一是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发放。与民政、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补贴申报、审核、审批、发放联动机制,全市51855名困难残疾人享受70元/月的生活补贴,64094名重度残疾人享受100元/月的护理补贴,实现应补尽补。二是残疾人社保政策全面落实。51855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对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按照单人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2545名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享受医疗保险缴费补贴,33900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最低标准由政府代缴。武当山、经开区、茅箭、张湾等地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和重点关爱。三是残疾人托养项目有效实施。各地残联积极推进“阳光家园计划”,共为428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护理、社会适应能力辅导和运动功能训练等托养服务。市“希望之家”走出了日间照料与庇护性就业结合的新路子,竹溪县创新了轻度照料重度、就业叠加福利的托养工作新做法,全市以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五)残疾人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倡导“残健共融”理念,各级残联积极举办残健联谊会、残疾人文化周、全国助残日、残疾人文艺演出、残疾人文化进家庭等活动,不断满足残疾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关心支持十堰善心圆梦艺术团发展,搭建残疾人文化交流平台,培育50多名残疾人文艺骨干,大批精品节目多次参加各类文艺表演和文化下乡巡演,成为彰显城市文明程度的靓丽风景。其中,歌曲《我看见了阳光》荣获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奖、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三等奖。组织市盲人乐队走上了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乡村大舞台》节目和《学习强国》百灵栏目。组队参加全市庆“七一”大型歌咏比赛,荣获“最佳节目奖”,综合得分第一。办好残联网站和公众号,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讲清党建带残建的重大意义、显著成效,讲好残友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感人事迹和爱党爱国的生动故事,讲明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旗帜鲜明引领全市28.6万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形成“残健同心向党、共建共治共享”的利好局面。依托市特校建立残疾人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组队参加全省两届残运会共获32枚奖牌,其中十一届残运会获金牌5枚,创历届新高。承办市六运会残疾人组比赛,为146名残疾人运动员搭建竞技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和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使他们精神生活更有寄托,参与社会更有尊严。

(六)残疾人平等权益有效维护。一是巩固拓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堰市和竹山县、丹江口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公共场所、基础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和信息无障碍建设。目前,城市主次干道均规范铺设盲道,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均新(改)建无障碍通道,市、县两级图书馆普遍设置盲人阅览室,市内公交车站点、主要交通干道红绿灯路口实行语音播报提示,残疾人出行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聚焦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等急难愁盼问题,市、县残联累计组织实施“爱满万家”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11931户,提前并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6170户目标任务。市残联和竹山残联、郧西残联,在中国残联、省残联“家改”项目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市残联与十堰联通、十堰移动长期开展“信息助残·同心圆梦”活动,累计向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价值900万元的爱心话费捐赠及助残优惠套餐服务。二是支持特教事业加快发展。加强与教育部门协作,建立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送教上门、医教结合为补充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体系,2300名适龄残疾儿童享受平等教育权益,入学率达95%。落实扶残助学政策,支持残疾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是加强残疾人证规范核发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原则,各地残联与卫健部门采取下乡集中办、上门入户办和网上受理办、“跨省通办”等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残疾评定、办证及换证等“一站式”便捷服务。全市共规范核发办理残疾人证近15万人,为残疾人享受各项惠残政策提供了依据。四是强化残疾人维权服务。完善市直相关部门联席联动、市县残联无缝对接的常态长效化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妥善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来电诉求事项,着力解决问题,并提供临时社会救助、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法律服务。五年来,我市未出现残疾人聚集上访、进京赴省上访和其他危及社会和谐稳定、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市残联被省残联评为“全省残疾人信访维权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委办、市政府办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五是落实落细其他惠残政策。配合住建、民政等部门,优先将残疾人纳入农村危房改造、适老化改造和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范围。在发改、财政、交通、城管等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公共停车场免费停车、学习驾驶小车技能补贴、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等惠残举措得到全面落实,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特别关心和特殊关爱。此外,在疫情防控、驻村帮扶、结对共建、创文创卫、下察解暖和共同缔造等工作实践中,彰显了残联组织的责任担当,作出了残联组织的应有贡献。

各位代表、同志们:事不避难者进,志不求易者成!五年来的成绩可圈可点,也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上级残联关心指导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支持配合、社会各界热情参与的结果,也得益于全市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市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和执行理事会,向始终关心支持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省残联、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多年以来辛勤耕耘、勤勉奉献在残疾人工作战线的全市残疾人工作者,向自强不息、关注关心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广大残疾人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在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民生的实践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做好残疾人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始终牢记肩负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必须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领导体制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始终坚持把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努力满足;必须始终大力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激励残疾人主动融入社会、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人生价值,引导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营造扶残助残、文明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必须始终以改革创新的思路谋划残疾人工作,持续推进残联组织自身建设,强“三性”、去“四化”,切实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在总结五年来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短板和问题。一是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高,部分残疾人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二是社会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还不高,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和实惠相当有限,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三是各级残联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能力作风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当前和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推动十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期,也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新时代新时期残疾人工作。

全市残疾人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弱有所扶,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和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为主线,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夯实残疾人工作基础,提高残疾人服务质量,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加快建设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作出应有贡献。

全市残疾人工作主要目标是: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和关爱体系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生活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多形式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基本形成,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残疾人事业基础保障条件明显改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残疾人事业均衡发展,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平等权利得到更好实现。

新使命要有新担当,新目标要有新作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立足强基固本,夯实系统党建,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1.突出政治引领,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建设担当作为的政治机关。各级残联党组织要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机关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根本,以创建模范机关为载体,不断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机制,规范抓实基础工作,逐级压实党建责任,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用党建统领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要提高政治站位,彰显政治担当,把解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残疾群体,在全系统开展沉一线、解难题、促发展为主题的专项行动,解决一批制约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难题,攻克一批短板弱项,破解一批残疾人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

2.突出思想引领,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建设创新创优的榜样机关。引导党员干部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把握新时代残疾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规律、新特点、新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学会以创新思维解难题,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激励系统上下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自觉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提高政治能力、思维能力、调研能力、决策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引导党员干部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营造比学赶超的强大气场。

3.突出作风引领,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生态优良的清廉机关。持而不息转作风树新风,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强“三性”,坚决去“四化”,着力打造“精诚团结、作风优良、忠于职守、廉洁高效”的残联领导班子,培育“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工作实”的残联干部队伍。

(二)聚集资源要素,推进深度融合,全面落实残疾人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各地残联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全面落实残疾人事业“十四五”规划,推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作为重中之重,完善和落实残疾人事业基本制度安排,织密织牢残疾人民生保障网络,凝聚实现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要进一步发挥政府残工委职能,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残工委成员单位各自职责范围,加强部门配合、完善考评机制细化工作举措,扎实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六项关爱行动”和“三项能力提升计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专项规划中有关残疾人工作任务的落实落地。要大力争取国家和省里的项目支持,加大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建立规范化的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能力。要加强同组织、编制、人社等部门的联系,优化配置残疾人工作干部,规范和强化乡镇残联、村(社区)协会组织力量,不断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坚决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要大力支持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依法依章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好协会的平台和桥梁作用,履行好“代表、服务、维权、监督”职能。

(三)秉持爱残惠残,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要。

1.着力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残疾人是易返贫致贫的重点人群。各级残联要扛起行业帮扶责任,把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放在重要位置,协助相关部门落实残疾人医疗保险、社会保险补贴、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系列惠残政策。要会同相关部门健全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残疾人台账,采取一人一策,点对点帮扶,将其优先纳入教育助学、康复救助、就业培训等精准帮扶项目。要会同有关部门对生活出现困难的残疾人,提供走访探视和临时救助,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

2.着力加强残疾预防与康复服务。认真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湖北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广泛开展残疾预防“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单位”等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意识与能力。强化部门协作,建立新生儿出生缺陷、残疾儿童筛查、申报、预防和联合防治网络,加强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管理、环境治理,减少和避免因遗传、疾病、意外伤害、生产事故、自然灾害、环境及其他因素导致的残疾发生和发展。实施重点干预行动,提供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服务,预防和减少精神残疾发生。实施残疾人辅具配置、防盲治盲、防聋治聋和脊髓损伤者生活及职业重建等重点预防和康复项目,持续改善残疾康复服务状况。发挥我市医疗资源优势以及多部门的协作,不断探索残疾预防和残疾康复区域新模式。强化与专业医院的密切合作,加强对各类定点康复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绩效监管。

3.着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认真落实《湖北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贯彻就业保障政策,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促进全市残疾人实现较为高质量充分就业。各级残联要围绕“六稳”“六保”要求,推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和稳岗帮扶措施,推进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扶持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建设和发展,组织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就近就便参加生产劳动。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创建一批残疾人创业就业品牌基地,培育一批残疾人创业带动就业先进典型,扶持一批残疾人中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引导一批残疾人网络就业、灵活就业,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继续开展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以产业发展、就业带动促进残疾人生产增收。联合多部门开展“就业援助月”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提供重点就业帮扶。

4.着力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升学龄段残疾儿童入学率。大力实施医教结合、融合教育。加快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提升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便利与水平,提高残疾人职业教育质量、扩大受益面。根据残疾人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设置培训项目。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将无技能和技能不足残疾人作为培训重点,努力让每个残疾人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5.着力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残疾人思想文化引领,搭建残疾人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平台,进一步推动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组织好“残疾人精神文化关爱行动”,实施好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光明阅读”“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健身周”“全国特奥日”“残疾人冰雪季”等活动。加强残疾人特异人才培养。组队参加省运会、市运会和残疾人文艺汇演等文体赛事活动,争取优异成绩,展示我市残疾人良好精神面貌。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实施好“节日集善”项目,开展好全国助残日活动,把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大力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和“平等、参与、共享、融合”的正能量。

6.着力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大法治建设力度,大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开展残疾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计划,有效提升残疾人及社会各界的法治素养和依法维权意识。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积极邀请人大、政协对残疾人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和视察调研,推动涉残政策法规和各项惠残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畅通残疾人诉求表达渠道,完善部门联动、市县残联无缝对接的信访工作机制,妥善处理残疾人来电来信来访。发挥政务服务热线和网上信访平台的维权作用,支持残疾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拓宽残疾人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渠道,支持更多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法律服务机制,严厉打击侵害残疾人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效保障和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7.着力增强基层综合服务能力。"十四五"基层社会治理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党和政府对基层残疾人服务能力和水平现代化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要在乡村振兴中切实加强和改善残疾人服务。各地残联要依托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创建“残疾人之家”,重点为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技能培训、居家服务、心理咨询、康复训练指导、文体活动、辅具配发、公共服务代办等综合服务。

8.着力加强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智慧残联”建设,深度运用“互联网+”技术,以残疾人证核发管理系统和残疾人信息动态更新系统数据为基础,加速建设全市残疾人基础数据库和服务资源信息库,搭建全市残联综合服务智慧平台。加快残疾人工作领域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步伐,建立业务工作网上申办流程和平台,与上级残联综合业务平台实现无缝连接、数据互通,与相关职能部门、康复服务机构信息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为残疾人和服务对象提供及时、精准服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关心关爱残疾人,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新征程新任务新要求,必须要有新思想新担当新作为。让我们振奋精神、勠力同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守正创新、实干实为,锚定共同富裕目标,共同缔造幸福生活,奋力谱写新时代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辉煌新篇章,为加快建设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打印 | 关闭 | 收藏
Copyright @ cl.shiy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十堰市残疾人联合会 电话:0719-8052715 信箱:4009018@qq.com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鄂ICP备0600788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