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动态 > 康复服务
关于孤独症儿童康复的一些思考
来源: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发布时间: 2023-02-20
文丨江西省残联副理事长 兰昊
  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儿童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患孤独症的孩子往往对周围的世界视而不见,仿佛生活在自己的星球上,因此他们也常常被人们称为“星星的孩子”。近20年来,孤独症患病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平均患病率为0.62%,相当于每160个儿童中就有一位孤独症儿童;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7‰,患者总数已超1000万。由于孤独症病因不明,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终生致残率较高,这使得孤独症儿童成长及未来生活面临严峻挑战,其家庭承受着经济和精神双重巨大压力。

孤独症服务的基本情况

目前,江西省尚未开展孤独症患者的全面筛查。根据国家公布的发病率来推算,江西省每年新增孤独症儿童超过3000人。孤独症治疗尚无特效药,教育与康复训练是唯一证明有效的矫治途径。为帮助解决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遇到的困难,2018年,江西省政府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意见,明确0~6岁孤独症儿童在相关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每人每年补贴1.5万元(其中有不少市、县对救助范围和补助标准进行了提标扩面),全省累计惠及2.1万名孤独症儿童。在2021年救助的8329名残疾儿童中,有3529名是孤独症儿童,占比达42.3%。支持各地完善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设施,全省孤独症儿童康复协议机构已有113家。同时,为加强康复专业人员培养,江西省残联从2020年开始实施“点亮星空 为爱护航”培训项目,已累计培养了589名孤独症儿童康复技术人员。

孤独症服务的困难问题

江西省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1.孤独症早期筛查制度尚未建立

开展孤独症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有助于孤独症儿童获得更好的发育功能、减少不良适应行为、降低症状严重程度、改善语言和社会情感技能、减轻智力障碍等。虽然江西省针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但仍存在早期发现、诊断与康复不及时等问题,可能使一些孤独症儿童错失了黄金干预期。

2.部门政策协同作用发挥不够

孤独症儿童关心关爱服务工作,涉及到教育、卫健、民政、人社、医保、残联等多个职能部门,需要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近年来,江西省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救助政策,部分设区市也因地制宜创新了一些举措,但政策过于分散,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融合教育、医保报销、日常照料、就业支持等方面政策的针对性不强,孤独症家庭还面临较大的生活困境。

3.社会对孤独症的认知存在误区

公众对孤独症缺乏科学的认知,有的认为孤独症就是性格孤僻、不会说话、认知能力低下;有的认为是小孩还没有“开窍”,等一两年时间自己会好转;有的甚至认为孤独症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精神病。孤独症曾经也被认为是由所谓“冰箱妈妈”造成的,把儿童孤独症的责任归咎于家长没有关心和教育好孩子。与此同时,孤独症儿童家庭对疾病也是讳莫如深,有的家庭不愿意接受孩子患病这一现实,有的认为康复希望渺茫、浪费时间精力,也有部分家庭不了解或出于隐私安全考虑,放弃康复救助服务,错过了儿童最佳康复救助期。

4.康复机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是从脑瘫康复开始的,孤独症儿童康复相对起步较晚。目前,江西省虽然有113家机构可以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但优质康复资源短缺,缺乏统一规范的康复服务标准,民办康复机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个别机构存在虚假宣传等乱象;公办医疗、教育机构参与不多,兜底保障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孤独症儿童不能及时获得高质量的康复服务。同时,康复服务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流动性大,人员整体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亟待提高。

做好孤独症服务的对策建议

为切实做好孤独症儿童的关心关爱工作,笔者认为,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制度

孤独症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期,越早干预效果越好。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印发《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明确提出对0至6岁儿童开展孤独症筛查、诊断、干预康复服务。建议将防治工作关口前移,着重抓住0至6岁这一关键阶段,通过抓早抓小,在早发现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干预,努力改善患儿症状,提升患儿生存质量,促进儿童健康和家庭幸福。目前,江西省残联正会同省卫健委开展前期工作,力争2023年全面开展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诊断和康复救助工作。

2.加快孤独症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康复一个人,幸福一家人。孤独症作为一种精神障碍,教育和康复训练是目前主要的干预方法,只要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就可以减少孤独症给患者带来的危害,缩短他们和健全孩子的差距,帮助他们加快康复、融入社会。建议国家层面要加大孤独症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指导各地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公办民营互为补充的康复服务体系,加强孤独症康复服务相关研究,完善康复服务与评估标准,努力让孤独症儿童能够接受适宜、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

3.构建孤独症家庭的社会支持体系

孤独症家庭的困境是多维度的,要破解这些困境,需要各方力量从多渠道提供更大的帮助。建议教育部门要完善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孤独症儿童入园难、入学难等问题,保障其接受教育的权利;卫健部门要做实做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工作,合理布局诊断机构和干预康复机构,构建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干预康复一体化服务链条;民政部门要兜牢孤独症儿童家庭基本生活底线,为生活困难的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医疗康复、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经济支持;医保部门要将孤独症纳入门诊特殊慢性病的范畴,并将更多的康复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社区要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邻居等开展孤独症儿童日间照料、托养或帮扶活动,让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能够有“喘息机会”。

4.加强孤独症知识与救助政策宣传

为提高社会对孤独症患者的关注,从2008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作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建议各级残联要联合卫健等部门大力开展孤独症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在每年“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残疾预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向社会公众宣传孤独症有关知识,提升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度,努力让社会对这群“星星的孩子”少一些误解、多一些关爱。同时,也要加强对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引导家长树立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积极主动接受孤独症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服务。


打印 | 关闭 | 收藏
Copyright @ cl.shiy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十堰市残疾人联合会 电话:0719-8052715 信箱:4009018@qq.com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鄂ICP备0600788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