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2385 无障碍浏览 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全国第二次残疾预防日将至 专家:后天因素致残占74.67%
来源: 央广网
发布时间: 2018-08-24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34%,平均每16个人中就有一名残疾人。”今天(23日)上午,在中国残联主办的全国“残疾预防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胡向阳介绍道,今年的全国残疾预防日主题为“残疾预防,从我做起”。目前,我国残疾预防形势十分紧迫。

W020180823629342075901.jpg

后天致残是主要因素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万人,与1987年第一次抽样调查的5164万相比,第二次抽样调查残疾人总数增加了3132万人。“我国各类残疾致残原因中,后天获得性因素是致残的主要因素。先天性因素致残占9.57%,后天获得性因素致残占74.67%。”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赵悌尊介绍。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利用现有的技术就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到控制或使其延迟发生。

为什么提倡在残疾初期让康复措施及早介入?赵悌尊谈道:“残疾的初期如果及早介入康复措施,就有可能逆转残疾或者减轻残疾的程度。目前我们有医疗领域康复服务、康复训练、辅助器具及无障碍环境建设四大类服务。”

自1988年起,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始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但不可否认,我国在残疾预防方面还存在预防措施不完善,专业服务能力不强、康复医疗人才短缺等问题。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全国167.8万0至6岁各类残疾儿童送上一份厚重的礼物。”

赵悌尊告诉记者,《意见》强调加强康复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强调通过加强定点康复机构的准入、退出和动态监管,确保康复服务质量,提高现有康复机构服务的规范性和专业化水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如何预防新生儿先天性缺陷?

随着社会的发展,平均结婚年龄和平均怀孕年龄不断延后。而产妇年龄越大,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几率就越大。“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数残疾的发生。”据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胡向阳介绍,目前,我国每年新生缺陷儿约有90万例。

那么,该如何预防新生儿先天性缺陷?专家建议称,要进行婚前检查、指导优生优育、孕前孕期保健等,预防因父母疾病造成的先天残疾和围产期的失误造成的病残;其次,在怀孕期间可依靠临床检测诊断技术,如做孕早、中期血生化指标、超声NT检查、唐氏筛查、四维彩超产前排畸、羊水穿刺及脐血分析等,这些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宝宝在宫内的发育情况,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孕前健康检查率达80%以上,逐步实现怀孕妇女孕28周前在自愿情况下至少接受1次出生缺陷产前筛查,产前筛查率达60%以上。

从全国来看,据山西省残联刘晔副理事长介绍,山西省对全省城乡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大力开展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而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则开展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建设试点,聚焦孕产妇、新生儿和0-6岁儿童等人群,加强残疾预防干预分类指导。

“对新生儿早期进行筛查、诊断及干预治疗,避免或减轻致残,将残疾消灭于未发阶段。”刘晔说道。

残疾预防核心知识

一、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

1.有计划怀孕,避免大龄生育。

2.远离烟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孕育健康宝宝。

3.主动接受婚前保健服务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4.不偏食,补叶酸,科学补碘,合理控制体重。

5.防止孕早期感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6.定期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产前筛查。

7.积极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访视。

8.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定期参加健康体检。

二、着力防控疾病致残

1.合理膳食,少油、少盐、少糖,多吃蔬菜水果。

2.坚持运动,吃动平衡,避免超重肥胖。

3.不吸烟少喝酒,远离二手烟。

4.学会自我健康管理,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变化。

5.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6.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远离传染源,及时全程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7.保持心情愉悦,与他人和谐相处,发现心理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8.及时就医,遵从医嘱,规范治疗。

三、努力减少伤害致残

1.照看好儿童,防止溺水、跌倒、坠落等伤害。

2.营造安全家居环境,加强平衡锻炼,减少老年跌倒。

3.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预防交通伤害。

4.购买正规产品,按说明书正确使用。

5.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做好职业防护。

6.学习避险、逃生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7.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科学处理损伤。

四、显著改善康复服务状况

1.尽早开展康复,避免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2.树立信心,坚持系统康复训练。

3.科学适配辅具,提高生活质量。

4.勇敢面对残疾,主动走出家门。

5.家属积极参与,全面介入康复过程。

6.尊重差异,平等接纳残疾人。

7.爱护无障碍设施,主动为残疾人提供便利。


打印 | 关闭 | 收藏
Copyright ? cl.shiy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十堰市残疾人联合会 电话:0719-8052015 信箱:syclbgswf@163.com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鄂ICP备0600788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