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机构概况
十堰市残联精准扶贫“户户走到”工作侧记
来源: 十堰市残联
发布时间: 2018-10-18
发布者: 十堰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31 期(总第 243 期) 

十堰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  10  18  

倾听民意 问诊扶贫 对症施策

——市残联“户户走到”工作侧记

 

7 25日至8 3日,市残联组成工作专班深入茅箭区赛管局黄家村进行“户户走到”全覆盖式走访。此次走访活动由党组书记、理事长朱周林带队,班子成员和县级领导干部分别带领工作小组,分期分批对黄家村 118 户,逐一入户走访。期间共入户 103 户,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 15 户,实现了走访无死角。通过走访,取得的收获主要是:

了解了民意。走访重点围绕扶贫政策落地情况、贫困户出列后的实际生活状况和需求、贫困户对工作队、帮扶干部是否满意、非贫困户的生活状况等问题,从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具体困难,到脱贫措施、长远打算与群众促膝相谈,分忧解难, 群众面对务实、真诚的干部,将所想、所盼、所求“竹筒倒豆子”般的和盘端出,使我们对民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吃透了村情。黄家村地处赛武当自然保护区的高寒山区,全村分布在纵横、狭长的沟壑之中,山大林密、土地贫瘠,且人均耕地不足 1 亩。长期以来,传统以杂粮种植为主的农业困扰着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全村 118 户,其中贫困户 61 户, 51.7%;总人口 415 人,其中贫困 192 人,占总人口的 46%

找准了路子。近年来,黄家村依托城郊优势,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产业,现种植面积 260 亩,年产各类蔬菜近百万斤,成为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苗圃、林果、蜜蜂、生猪、土鸡的种养殖成为村民增加收入的必要补充。2018 年, 充分尊重民意提出了发展高山“小窖酒”和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脱贫之路,并推进实施。

锻炼了干部。残联作为驻黄家村联合帮扶工作队的牵头单位,派出了熟悉农村工作,作风能力过硬的年轻同志钟文挑起工作队重担。残联 15 名帮扶干部顶着三伏酷暑,送政策、找问题、解疾苦,进一步锤炼和加强了干部务实、严谨、为民的工作作风。在包联过程中还涌现了诸多优秀干部,如姚孜孜、熊建国、马红等。没有包联任务的胡靳洋受帮扶干部的耳濡目染,自觉加入包联工作,为扶贫工作尽一份力量。 

通过“户户走到”活动,市残联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驻村帮扶工作努力的方向。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好“人”的问题。一是深刻认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熟练掌握好政策利剑,做到思想自觉、工作得法、务实有效。二是通过政策激励、项目吸引、提升服务等举措,鼓励和引导能人大户在村创业,留住人才,进而积极发挥其示范、带动脱贫的作用。三是通过党员干部带动示范、乡村先进文化引领,逐步破除部分群众攀比心态和“等靠要”思想,摒弃“争当贫困户”的不良风气。四是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保障和支持,切实从政治上关爱、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关注,切实发挥其驻村帮扶的推进作用。

进一步加大工作落实力度,解决好“事”的问题。一是对走访中群众提出的具体诉求,及时转村委和驻村工作队协调解决,加快具体困难的处理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二是坚持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要发挥合作社的优势,运营好村扶贫产业,从农户最愿意做的项目着手,在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降低成本、降低风险和分红分利上让群众得到实惠。三是着力化解扶贫造成的新的不平衡。对建档立卡之外的边缘困难群众,积极负责的落实有关惠民政策,针对具体困难实施有针对性地帮助,发动引导社会力量进行帮扶。

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解决好“制”的问题。一是培训要跟上。种植养殖产业应先组织专业培训,在农民熟练掌握种养技术后再运作,保障经济效益;二是组织农户到产业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学习取经,提振脱贫信心;三是大力宣传本村产业发展好的农户典型,发挥能人示范效应;四是从根本上罚懒治懒。对种养不负责任或擅自卖掉种苗的农户采取批评教育甚至不再提供种苗等惩戒措施。对少数四肢健全但不愿通过劳动致富的“懒人”,制定责任清单,以量化劳动量、开展村风文明建设“十星农户”评比等方式, 由村民监督委员会评比打分,作为其享受合作社分红的重要依据;五是进一步明确各相关单位的扶贫工作职责,跟踪服务和管理要一路到底,力戒形式主义;六是建立关心、激励、容错的帮扶工作机制,切实保护干部工作积极性。

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的冲刺阶段走访让我们进一步清醒认识到肩负的使命和重担,要坚持问题为导向查漏补缺改提高全力以赴的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打印 | 关闭 | 收藏
Copyright @ cl.shiy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十堰市残疾人联合会 电话:0719-8052715 信箱:4009018@qq.com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鄂ICP备06007886号-5